自然資源部將啟動“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
從2月25日召開的2019年全國國土測繪工作座談會獲悉,自然資源部將啟動全國“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工作,大力加強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基礎測繪核心供給能力,并將通過提高測繪資質許可審批效率、修訂行業管理政策等方式創新管理政策機制,切實為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職責履行提供測繪支撐,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好保障。
據了解,過去一年,全國國土測繪系統全面融入自然資源管理大格局。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大力推廣,部系統建成3040座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CORS基站),完成25078幅各種比例尺數據生產并分批上交更新成果,各省1∶10000、1∶5000基礎地理信息更新平穩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城市總數達50個,基礎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年獲取各類遙感影像116萬平方千米。測繪資質資格管理日臻完善,全年審批核準135個單位取得甲級測繪資質,105個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新增專業范圍,審批數量較2017年提高約44%。測繪質量監督管理持續加強,國家層面對40個測繪項目成果質量和50個單位測繪質量管理體系情況進行抽查,并將抽查結果與信用體系關聯。

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武文忠表示,在落實“多規合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中,都提出了對建立“一張圖”“一個平臺”“時空信息數據庫”和衛星遙感等技術的需求,服務于這些需求既是測繪工作技術優勢和數據優勢所在,也是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職責切入點所在。
據悉,自然資源部將于今年啟動“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在國家測繪基準體系建設與精化、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海洋測繪、內陸水下測繪等方向凝練形成大項目、大工程。大力加強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統一規劃、分級實施、協同更新”的新型基礎測繪生產模式,推動傳統單一比例尺數據庫向實體化、一體化時空數據庫轉變。穩步做好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今年將在全國范圍新增8個左右試點城市,并完成4個試點城市驗收。此外,還將通過加強測繪項目管理、強化國家大地基準動態維持、建設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提高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公共服務水平、做好航空影像數據保障等手段提升基礎測繪核心供給能力。
“我們將在自然資源管理體制下,持續創新測繪行業管理政策機制。貫徹國務院‘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要求,強化數據共享,提高測繪資質許可的審批效率與透明度;以大幅減少分級分類、降低準入門檻、精簡審批要件、壓縮審批時限等為目標對《測繪資質管理規定》《測繪資質分級標準》進行修訂,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減少行業準入限制,保障從業人員權益。”武文忠表示。
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陜西、黑龍江、四川、海南等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各海區派出機構,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新型基礎測繪建設有關試點城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更多相關
徠卡BLK360三維激光掃描儀在假山面積測算中的應用
1、概述 假山施工面積與其經濟價值息息相關。對于其不規則表面積的計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鋼絲網使用面積或者貼報紙、丈量的方式來間接計算表面積。常規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
慣導單元助力中海達V98三秒完成傾斜測量初始化-實測
(V98GNSSRTK系統)中海達小黃機V98RTK重裝升級加量不加價,加入慣導模塊,成為了免校正傾斜測量全家桶中的一員。 拆封一套新鮮出爐的V98RTK高顏值的外觀、高性能的主機、高品質的...
開普勒CORS賬號的特點及優勢
開普勒CORS賬號是基于高精度衛星定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測繪、工程測量、地質災害監測、農業智能化等領域。其核心特點與優勢主要體現在高精度、穩定性、覆蓋范圍及智能化服務等方面,為用戶提供高效...
徠卡全站儀“一步測量法”地形測量方案
無人機測圖、GPS測圖是我們最優先考慮的測圖方式,遇到密集遮擋、地下空間測圖等,我們不得不采用傳統全站儀進行測圖。但在此時,使用全站儀也需要頻繁搬站才能完成,所以留給全站儀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回顧測量儀器與計量檢定發展的艱辛歷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平板、光學水準儀、光學經緯儀已難覓蹤影,光電測距儀、全站儀、GNSS接收機廣泛應用。基線測量成功轉型,在新的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說起基線測量,就得講講基線測量的設備...
使用全站儀測量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使用全站儀測量前需要做哪些準備?使用全站儀進行測量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驟:1.設備檢查:檢查全站儀是否完好無損,包括目鏡、物鏡、電池、數據存儲器...
比GPS還要多11顆衛星,北斗迎來一重要時刻
近日,據媒體報道,北斗導航系統迎來一個重要時刻,在前不久中國再次發射兩顆北斗衛星后,北斗導航系統的衛星數量將比GPS還要多11顆衛星,整個導航體系已然成型,對于這個體系,國外有領導人對此評價很中肯...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為什么時空智能已成基礎設施?
將懸掛在浩瀚宇宙中的衛星定位與導航能力,落地進手機、汽車與小學生書包中,共經歷了六年的艱難探索。 “一波又一波的數字化浪潮除了得益于互聯網、計算網兩大基礎...











環球測繪微信